释大和尚出行,徒弟打伞开道;豪车进出山门,香客顶礼膜拜。 这哪里是 ”修行道场?分明是封建官僚的派头!老百姓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:好好一座千年古刹,怎么就成了"和尚打伞——无法无天"的名利场? 自少林寺上市以来,"宗教搭台,经济唱戏"成了常态。门票收入、文创产品、商业演出,一年入账2亿多。可这些钱都花哪儿了?看看方丈的16万袈裟、私人豪宅,再看看被商业化挤压的修行空间,难怪有人感叹:现在的少林寺,连香火都带着二维码的味道。 这种"宗教经济"模式,正在摧毁佛教的根基。当和尚开始比拼谁的佛珠更贵,当寺庙变成上市公司,宗教的神圣性荡然无存。更可怕的是,这种歪风正在污染整个佛教界——某尼姑庵直播带货月入百万,某寺院高价售卖"平安符",佛门净地变成了流量战场。 要我说,真正的修行从不在形式。看看终南山的隐士,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参透禅机;瞧瞧星云大师,把佛光山建成教育基地却分文不取。宗教的价值,本应是净化心灵,而非填满钱包。 现在该是时候给佛教界"刮骨疗毒"了。清理假和尚、斩断利益链、回归清修传统,让寺庙重新成为洗涤灵魂的净土。毕竟,当佛祖像前摆满POS机,当敲木鱼的手开始数钞票,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信仰,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。 你支持净化宗教环境吗?